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目錄 購物車 {{currentCart.getItemCount()}}
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,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

「道成了肉身、住在我們中間。」約翰福音一章14節

「神的道興旺起來。」使徒行傳六章7節

兩千年前,是道的神—成了肉體,名叫耶穌,住在人中間;祂是神活的話,將神發表出來。聖經則是神說出來的話,由申言者及使徒被聖靈推動所完成。

基督徒信仰的標準—聖經,在神的主宰下,於四世紀期間逐漸形成一部完整正典。教父耶柔米(Jerome)將舊約及新約分別由原文譯成拉丁文,於五世紀初完成《武加大譯本》(the Vulgate),讓使徒建造教會所需的真理有所依據,是神的話語得以流傳後世萬民的關鍵起步。惜因印刷術尚未發明,手抄經卷不易攜帶流通,加上教會防備異端擅解教義,使得《武加大譯本》完成以後,教會中幾乎再沒有人將聖經譯為其他語言。神的話侷限在拉丁語中,掌握在教父和神職人員手裏,長達一千年。

十四世紀被神興起的改教先驅們,將聖經從拉丁語的枷鎖中解放出來,藉由翻譯工作,把聖經從教廷、皇族和僧侶的掌握裏,交還平民信徒手中。聖經翻譯的歷史實為一部血淚史,其中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,足以叫我們看見主如何藉聖經翻譯將祂的聖言廣傳,在萬國之中叫人為他的名信服真道。(羅一5。)

 

在古代世界,將聖經翻譯成幾種主要語言,如古拉丁文、亞蘭文、科普特語、哥德語、敘利亞語等。在馬其頓帝國的統治之下,散居的猶太人漸漸不再使用希伯來文,希臘文成為他們主要的語言。主前三世紀,居住在埃及亞歷山大城的猶太人,遂開始將希伯來文聖經翻譯成希臘文。摩西五經的翻譯約完成於西元前270年,整本舊約的翻譯約完成於西元前132年。此為聖經的最早譯本。

《武加大譯本》又稱為《拉丁通俗譯本》。羅馬帝國統一地中海周圍地區後,開始有人將聖經譯為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拉丁文,但語既粗俗,翻譯也多有錯謬。西元382年起,教父耶柔米在羅馬皇帝的支持下,著手修訂並重譯拉丁文新約聖經,於西元388年完成;後據希伯來原文舊約聖經翻譯為拉丁文,於西元405年完成全本聖經的翻譯,至今仍為羅馬天主教會所延用。

約翰‧威克里夫,人稱『宗教改革的晨星』,為英國神學家及神父,自1378年起便鼓吹聖經該以庶人能懂的方式傳遞出來,並著手翻譯聖經。1382年,羅馬天主教正式定罪威克里夫教導異端;也在同年,第一版本的威克里夫聖經宣告問世,這是第一本英文譯本的聖經,從拉丁文的《武加大譯本》翻譯而成。威克里夫死於1384年;1388年,他的同僚和學生共同完成了第二版本的威克里夫聖經。直至十六世紀中期,威克里夫聖經都是英語世界唯一版本的聖經。

馬丁‧路德(Martin Luther, 1483-1546)是宗教改革的先驅,也是催化宗教改革運動最重要的人物,受惠於活字印刷的發行,他的改革聲音傳得極廣極遠。

路德教導聖經是神啟示的惟一來源;在他被羅馬天主教定罪為異端而藏匿時,用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將新約聖經翻譯成德文,並於1522年9月出版。1534年,路德完成了整本聖經的德文翻譯。在此之前的德文譯本都是從拉丁文的《武加大譯本》翻譯而成;路德是第一位把全本聖經由希伯來及希臘原文翻譯成德文的人。

路德精通德文,並花極大的工夫傾聽一般市井小民,甚或童子的語言,以求把聖經翻譯成市井小民能讀能懂的聖經。路德的德文聖經用語豐富、生動,甚至對後來德國語文的發展,都有深遠的影響。

《丁道爾譯本》是英語世界中第一本直接譯自希伯來及希臘原文的聖經。受惠於印刷術,《丁道爾譯本》也是第一本大量印製發行的英文聖經。此譯本雖以《丁道爾譯本》為名,但並非由丁道爾獨自翻譯完成。丁道爾於1535年因翻譯聖經被捕,隔年殉道;在他被捕之前,他完成了整本新約及部分舊約的翻譯,其餘部分則由另一位改革家及翻譯家邁爾斯‧科弗代爾(Myles Coverdale, 1488-1569)完成,並於1535年出版。1539年官方認可的英文《大聖經》即根據《丁道爾譯本》加以補充及修改。最著名、暢銷的《欽定本聖經 King James Version》絕大部分源自《丁道爾譯本》,多達三分之一更是一字不差。

在丁道爾之後的短短幾十年間,數個英文聖經版本相繼出現,包括1560年專為平民翻譯、新教觀點、反皇權及暴政的《日內瓦聖經》(Geneva Bible),及1568年出版,文字艱深、擁護皇權的《主教聖經》(Bishops’ Bible)。英王詹姆士一世於1603年即位後,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英國教會因聖經不統一而分裂的問題,遂集結當代最偉大的學者及各領域的菁英人士,重新翻譯英文聖經,費時七年翻譯完成,1611年首次出版。

整本欽定版聖經僅僅使用了8000個常用的英文單字,一般人皆能理解。它的文字優美流暢,朗讀時饒富韻味,並秉持只翻譯,不詮釋的客觀立場,於出版後廣受喜愛。此版本的普及度於1640年首度超越《日內瓦聖經》,至今仍為史上最暢銷之鉅著。

宗教改革帶進的聖經翻譯潮絕大部分侷限在歐洲通行語言。宗教改革後的三百年間,聖經被翻譯成34種語言,其中四分之三都是歐洲語。對此時期的新教徒來說,聖經翻譯的目的,是要對抗羅馬天主教的錯誤和腐敗,尚缺乏宣教的眼光和度量。1800年起,清教徒開始覺醒,看見福音的託付和責任,以及將聖經翻譯成宣教之地本地人語言的需要,宣教士開始投入聖經翻譯的工作,聖經公會(Bible Societies)也相繼成立。短短幾十年內,聖經翻譯的閘門大開,聖經學者稱此宣教時期為『聖經翻譯的黃金時期』。至19世紀末,聖經已被翻譯成404種語言。威廉克理(William Carey, 1761~1834)可被視為此時期聖經翻譯的先驅。中文新舊約聖經於19世紀首次翻譯完成;一百多年來中文聖經的權威譯本─和合本聖經─亦在此時期完成。